自 1995 年上映以來,《玩具總動員》(Toy Story)就不只是動畫史上的里程碑,更是無數人童年的情感記憶。作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首部長篇電影,它不僅是全球首部全電腦動畫電影,更以創新的敘事與深刻的角色刻畫,掀開了動畫電影的新時代。
一個玩具的世界,說的是我們的成長故事

《玩具總動員》的故事發生在一群玩具之間。它們在孩子安迪不在的時候擁有自己的生命,彼此互動,並且擁有情感。片中最主要的角色是牛仔胡迪(Woody)和太空人巴斯光年(Buzz Lightyear)。第一集中,巴斯的出現打亂了胡迪作為「老大」的地位,兩人從競爭、衝突,到最終學會包容、協作,這段歷程正是許多人成長中面對友情與自我認同的縮影。
續集延續這樣的情感主軸,逐漸將故事推向更深層的議題:遺棄、失落、自由、陪伴與告別。第三集裡,當安迪最終將心愛的玩具們交給另一個小女孩時,代表的不只是童年的結束,也是一段關係的圓滿落幕。第四集中更進一步探索「玩具存在的意義」,將胡迪推向選擇自我命運的轉捩點。
我和《Toy Story》的童年連結

我第一次看《Toy Story》是在幼兒園時期,印象非常深刻。那天是兒童節,老師播放的正是第一集,整個教室都安靜地沉浸在那個玩具會「活過來」的奇幻世界中。對年幼的我來說,那部電影彷彿開啟了全新的想像力宇宙——原來我床邊的玩具、手裡的娃娃,或許真的有自己的小小靈魂,會在我不注意時偷偷互動、守護我。
隨著年齡增長,我重看《Toy Story》系列的每一部作品,情感也悄悄地變得更深。這不只是胡迪與巴斯的冒險旅程,它們在不同篇章裡反覆描繪了人生中無法逃避的課題:嫉妒與包容、成長與離別。從第一集胡迪對巴斯的排斥,到第三集安迪將玩具送人、正式告別童年,那些讓人落淚的瞬間,其實正反映了我們成長中的每一次「說再見」。
而在眾多角色中,最打動我的是胡迪。他也許固執、有些掌控慾,但他始終盡力保護夥伴,是那種會在混亂中帶頭衝鋒、堅持到底的領導者。某種程度上,我在他的身上看見了自己某些影子的延伸。
為什麼《Toy Story》值得一看?

創新技術與敘事:作為世界上第一部全 CGI 動畫長片,它為之後的動畫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,也開啟了皮克斯黃金時代。
真誠的情感書寫:電影雖然是講玩具,但裡面探討的議題是人類最真實的情感,從友情到成長、從擁有到放手,每一集都深刻又動人。
全齡共感的敘事方式: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,總能從中找到共鳴。它是動畫,但它遠遠超越了動畫。
一起分享你的玩具記憶吧!
你是否也有一個無法割捨的童年玩具?看完《Toy Story》後,有沒有一個角色或一幕畫面特別讓你動容?歡迎留言或分享這部動畫陪你走過的成長記憶,讓我們一起珍藏這段永不褪色的童年回憶。
延申閲讀:
玩具總動員教會我們的五件事|動畫人生課 No2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