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還記得你人生中第一部迪士尼作品是什麼嗎?對我而言,那是黑白的《米奇開船記》,畫面裡那隻咧嘴大笑、哼著口哨的米奇,是童年最純粹的記憶之一。彼時的我不知道,這隻老鼠所代表的公司,將在未來成為全球娛樂產業最巨大的存在——迪士尼。

從夢工廠到娛樂巨人|迪士尼是怎麼起家的?

華特·迪士尼與他的兄長羅伊·O·迪士尼在1923年共同創辦了這家公司,當時誰也沒想到,它會從一部默片動畫小短片《愛麗絲喜劇》起家,變成一個市值數千億美元的「娛樂帝國」。迪士尼的動畫不僅是孩子的夢想寄託,也成了技術與敘事創新的代名詞。

米奇、唐老鴨、白雪公主、小飛象……這些角色一開始或許只是動畫,但它們陪著整整好幾代人長大。

動畫創新的黃金年代|內容先行的魔法公式

如果說迪士尼的初期成功靠的是角色魅力,那麼第二階段的黃金時期,靠的就是「內容創新」。從《小美人魚》、《美女與野獸》到《獅子王》,迪士尼在1989至1999年間打造出一系列經典作品,被稱為「迪士尼文藝復興時期」。

而隨著21世紀的到來,迪士尼更是憑藉收購皮克斯,一口氣抓住了新世代的心。《天外奇蹟》、《玩具總動員》、《可可夜總會》……這些作品不只賺人熱淚,更將動畫提升為「影像敘事與情感共振」的藝術。

收購與擴張|打造內容宇宙的霸權之路

當迪士尼收購 Marvel(2009)、Lucasfilm(2012)、21世紀福斯(2019)時,不少人都意識到:它已不再只是一家動畫公司,而是徹底將好萊塢收入囊中的超級企業。

作為觀眾,我最喜歡的 IP 是《黑豹》與 X-Men 系列,尤其《黑豹》的文化深度與敘事創新讓我印象深刻。可惜的是,隨著擴張愈演愈烈,現在的迪士尼開始有點像「內容工廠」,創新被行銷取代。《雷霆特工隊》和即將上映的真人版《史迪奇》也許會成功,但更多的時候,我開始想念那個靠創意說故事的老迪士尼。

串流時代的迪士尼:從院線到Disney+

2019年上線的 Disney+,成為迪士尼轉型的里程碑。與 Netflix、HBO Max 等串流平台一較高下,迪士尼靠著手中龐大的內容庫——Marvel、星際大戰、皮克斯、National Geographic 等,迅速擴大用戶群。串流平台也讓更多原創劇集如《洛基》、《曼達洛人》爆紅。

但這也讓人開始反思:當所有內容都為了「佈局」與「IP連動」而存在,故事還有靈魂嗎?

迪士尼還是那個讓人快樂的名字嗎?

小時候,迪士尼對我來說是快樂的代名詞。一首首洗腦的主題曲,一幕幕動人的片段,總能在心裡留下魔法的餘韻。但長大後我也逐漸看見,這家公司如今更像是一部運轉精密的商業機器。

我相信早期的成功,來自內容與角色的用心設計;而今日的熱度,更多是來自行銷與品牌操作。如果你問我,我依然佩服迪士尼,但我也會懷念那個更單純、只想講好一個故事的它。

我們的童年,也許都住著一隻米奇

迪士尼不僅塑造了全球娛樂的未來,也參與了無數人童年的想像。從一部黑白短片,到如今統治影視產業的巨頭,迪士尼走過百年,留下的不只是動畫片,更是一種陪伴、一種文化符號。

今天的迪士尼或許更複雜,但我們心中那隻開著小船的米奇,仍舊會在某個回憶的角落,輕輕吹著口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