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沒有一瞬間,你發現自己點了某個不太熟的朋友限動,只是因為對方昨天幫你留言了句「好美」?或者在餐廳故作自然地拍下食物,打上濾鏡與定位,只為收割幾個「看起來好高級」的讚數?

你也許以為自己還很真實。但在那個滑手機的瞬間,我們都變成了〈Nosedive〉裡的 Lacie──活在一個用笑容和好評換取價值的社會裡,只不過我們的分數藏在演算法後,不是數字顯示的紅字。

每個人都在為五顆星活著

〈Nosedive〉是《黑鏡》第三季的首集,也是在全球各地引起最多共鳴與反思的一集。在這個粉色濾鏡渲染的近未來社會中,每個人都可以即時評分彼此:一次微笑、一句回應、一場搭訕,隨時都能獲得或失去星級評價。

主角 Lacie 一心想提升自己的分數,以便入住高級社區、獲得更好的人際資源。她為了這個目標,調整說話語氣、發文內容、甚至臉部表情。她不是在活──她是在「演」,而觀眾就是她身邊的每一個人,包括她自己。

這個世界沒有恐怖的機器人或虛擬AI,只有你我熟悉的「讚」「追蹤」「五星好評」。最可怕的是:它看起來不遠不近,反而像極了我們現在正在活著的世界

評分體制下的「精緻暴力」

〈Nosedive〉真正令人不安的,不是社會分數制度本身,而是它內化到個體的那種心理壓力:表面友善,內裡充滿自我剝削與彼此監控。

Lacie 的同事會微笑著說「早安」,但語氣和評分意圖早已寫在眼角;街頭陌生人之間禮貌地交換「5.0」,只為維持彼此的虛假榮譽。這是一種以分數取代感情的冷暴力社會──不需要吵架,不需要戰爭,只需要禮貌地「打分數」。

當「表現」變成了活下去的唯一方式,真正的「自我」還有存活的空間嗎?

這不是未來,而是現在進行式

你以為這只是虛構嗎?事實上,中國已經實驗性推行「社會信用體系」,以信用紀錄、網路行為、朋友評價等作為評分依據,影響民眾的旅遊、購房、升學、就業機會。而我們每天在社群平台上互相觀看、互相讚美、互相封鎖,也早已活在自己的「演算法評分地獄」。

IG 上的限動、Threads 上的發文、YouTube 留言區的頻道排名──我們每天都在接受無形的打分,只是那分數躲在了通知欄與推薦系統背後。

而這一切,正正發生在我們的「個人主頁」裡:
人們不得不將 IG 打造成一個精緻又自信的櫥窗,彷彿生活是永遠陽光、旅途總是高級、心情總是 hashtag 「grateful」。我們被迫把自己包裝成成功人士,就算內心千瘡百孔,也只能笑著說「今天也很努力哦」。

我們不再是活著的人,而是經營著帳號的品牌。

難道崩潰,就是唯一的出路嗎?

當Lacie的婚禮演說邀約被取消、飛機登機遭拒、租車被刁難、旅館被拒絕,她的笑容開始崩壞。這場由「過度完美主義」導致的社交災難,最後將她推進了一個最諷刺的自由場景:

在監獄裡,沒有人再評分她了。她和同樣被社會放逐的陌生人怒吼對罵,第一次不再「裝」,不再掩飾,而那一刻,竟成了全劇最真實的情感連結。

這是《黑鏡》的黑色幽默:人要瘋了,才敢活得像人。

如果你今天不再打卡、不再按讚……

如果你今天不上傳早餐照,不發限動,不讚朋友的貼文、不打分外送員,你會感到焦慮嗎?你會覺得「不參與,就失去一切」嗎?

這正是〈Nosedive〉最想問我們的問題:當社會制度讓你不敢說真話、不敢拒絕、不敢發脾氣,甚至不敢活出你自己時,你還剩下什麼?

結語:我們不是活在社群,而是活在評分裡

你今天的社交評分是多少?
其實答案不是別人給你的,而是你對自己誠實與否。

〈Nosedive〉提醒我們:

當一切都可以打分,一切也都會變得廉價。
唯有那些不求回報的真心、不必裝飾的眼神、不需濾鏡的情感,才是我們在這個虛擬粉色社會中,最後的真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