劇透警告:本文深入回顧定格動畫電影的歷史,涉及多部經典作品的製作細節與劇情背景。為獲得最佳閱讀體驗,建議先觀看相關電影(如《金剛》或《聖誕快樂》),再探索這場手藝與創意的時光之旅!現在,讓我們一起重溫這段動畫史詩!

定格動畫(Stop-Motion Animation)是一種通過逐幀移動實體物體並拍攝,創造運動錯覺的動畫技術。這種技術結合了雕塑、攝影和電影製作的藝術,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,成為電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以下是定格動畫電影歷史的詳細回顧,涵蓋其起源、關鍵里程碑和現代發展。


起源與早期實驗(1895-1910)

定格動畫的歷史可追溯到電影誕生的早期。1895年,愛迪生製造公司(Edison Manufacturing Company)在《瑪麗·史都華的處決》(The Execution of Mary Stuart)中使用了定格技術,通過暫停攝影機並改變場景模擬斬首效果,展現了技術雛形。

1898年,J. Stuart Blackton和Albert E. Smith創作了《漢普蒂·鄧普蒂馬戲團》(The Humpty Dumpty Circus),被認為是第一部真正的定格動畫電影,使用關節玩偶模擬馬戲團表演,雖已失傳。1906年,Gaston Velle的《Le théâtre de Bob》展示了玩偶與物體的動畫潛力。1907年,Blackton的《Haunted Hotel》因創新視覺效果廣受歡迎,同年Émile Cohl的《Japon de fantaisie》進一步拓展了創意空間。

年份里程碑詳情
1895最早的定格技術應用《瑪麗·史都華的處決》模擬斬首場景。
1898第一部定格動畫電影《漢普蒂·鄧普蒂馬戲團》使用關節玩偶。
1907廣受歡迎的定格短片《Haunted Hotel》展現視覺魅力。

先驅與技術突破(1910-1930)

1910年代,俄法動畫師Ladislas Starevich將定格動畫推向新高度。他在1910年用死蟲創作了《Lucanus Cervus》(已失傳),1912年的《The Beautiful Leukanida》(10分鐘短片)則展現了敘事複雜性。

Willis O’Brien是另一先驅,1915年的《恐龍與失落的環節》(The Dinosaur and the Missing Link: A Prehistoric Tragedy)開創恐龍動畫,1925年的《失落的世界》(The Lost World)以球形關節金屬骨架技術讓動作更自然。1930年,Starevich完成第一部定格長片《狐的故事》(Le Roman de Renard),於1937年(德語版)和1941年(法語版)發行,基於中世紀傳說。

年份里程碑詳情
1910昆蟲動畫的開創《Lucanus Cervus》用死蟲動畫。
1912敘事複雜性的突破《The Beautiful Leukanida》10分鐘故事。
1925恐龍動畫的里程碑《失落的世界》展現技術震撼。
1930第一部定格長片《狐的故事》探索長篇潛力。

黃金時代(1930-1980)

1933年,Willis O’Brien的《金剛》(King Kong)成為定格動畫里程碑,通過金剛的動畫表現力打動觀眾,與雕塑家Marcel Delgado合作完善球形關節技術。1935年,蘇聯的《新格列佛》(The New Gulliver)幾乎全用木偶動畫。1940年代,定格動畫在多國發展,1945年英國的《Handling Ships》、1947年比利時的《The Crab with the Golden Claws》和捷克的《The Czech Year》成為首部國產長片。

Ray Harryhausen在此時期嶄露頭角,在O’Brien指導下,1953年的《20,000海里下的怪獸》(The Beast from 20,000 Fathoms)、1963年的《傑森與阿爾戈英雄》(Jason and the Argonauts)、1973年的《辛巴達的黃金航程》(The Golden Voyage of Sinbad)、1981年的《泰坦之戰》(Clash of the Titans)展現「動態動畫」(Dynamation)技術,將定格與真人無縫結合。

年份里程碑詳情
1933表現力突破《金剛》以情感動畫成經典。
1935木偶動畫長片《新格列佛》展現木偶應用。
1963動態動畫的應用《傑森與阿爾戈英雄》技術創新。
1981奇幻電影的經典《泰坦之戰》定格效果震撼。

現代定格動畫(1980-至今)

1980年代,定格動畫煥發新生。Will Vinton的《馬克·吐溫的冒險》(The Adventures of Mark Twain,1985)獲好評,捷克動畫師Jiří Barta的《吹笛人》(The Pied Piper,1986)以獨特風格脫穎而出。

Nick Park的《華萊士與葛羅密特》(Wallace and Gromit)系列從1989年的《A Grand Day Out》開始,推廣黏土動畫(Claymation),1990年的《動物世界》(Creature Comforts)奪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。Aardman Animations的《小雞快跑》(Chicken Run,2000)成為首部票房成功定格長片。

1993年,Henry Selick執導、蒂姆·波頓(Tim Burton)構思的《聖誕快樂》(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)票房突破5,000萬美元,成經典。2000年代,Laika工作室崛起,《科拉琳》(Coraline,2009)、《怪怪箱》(ParaNorman,2012)、《久博與二弦琴》(Kubo and the Two Strings,2016)結合CGI創新。

2022年,Selick的《溫德爾與懶鬼》(Wendell and Wild)和Guillermo del Toro的《木偶奇遇記》(Pinocchio)獲讚。2024年,迪士尼的《米奇與米妮的聖誕頌歌》(Mickey & Minnie’s Christmas Carols)推出五部短片。2025年,Aardman的《華萊士與葛羅密特:最致命的復仇》(Wallace & Gromit: Vengeance Most Fowl,已於1月上映)延續魅力,Laika的《Wildwood》預計亮相。

年份里程碑詳情
1989黏土動畫的崛起《華萊士與葛羅密特》開新時代。
1993票房成功的里程碑《聖誕快樂》票房5,000萬美元。
2009技術與藝術的融合《科拉琳》與《狐狸與兒子》創新。
2025現代經典的延續《華萊士與葛羅密特》與《Wildwood》發光。

技術與藝術特色

定格動畫核心在於逐幀拍攝物體微小移動,每秒12-24幀,需極高耐心與精確度。其形式包括:

  • 物體動畫:用玩具或道具,如早期實驗。
  • 黏土動畫:用可塑黏土,如《華萊士與葛羅密特》。
  • 木偶動畫:用關節木偶,如《金剛》。
  • 剪影動畫:如Lotte Reiniger的《阿赫邁德王子歷險記》(1926)用剪紙與背光。

其手工質感與真實感與數位動畫平滑風格對比鮮明。現代常與CGI結合,保留獨特魅力。


結論

定格動畫從1895年的簡單實驗,發展為2025年技術精湛的長片,經歷世紀演變。從Blackton的早期探索,到O’Brien與Harryhausen的突破,再到Aardman與Laika的創新,其手工質感與視覺魅力屹立不搖。7月31日,欣賞《華萊士與葛羅密特》與期待《Wildwood》,定格動畫的傳奇仍在續寫!

參考資料

  • Stop motion – Wikipedia
  • The History of Stop Motion Animation | Video 2 DVD Transfers
  • A Timeline of Stop-Motion Animation History, From ‘A Trip to the Moon’ to ‘Missing Link’ (Photos) – TheWrap
  • 10 great stop-motion animated films | BFI
  • List of stop motion films – Wikipedia
  • Upcoming Animated Movies Calendar: A Look At 2025 Feature Animation Releases